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國情誠語》

美國財長保爾森周初正式宣布,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貸美。此前,他曾經揚言,只要別人知道你袋中有槍,就不必真拿出來開,才可以收效。這個道理用在核武當然沒有問題,兩方面互相知道對方擁有的核武可以毀滅全人類,結果大家都不會輕舉妄動,結果是大家相安全事。然而,今次事件明顯不同,而保爾森最終不單要用口安撫人心,更要真金白銀動用公帑進行救亡,亦證明了的確是有分別的。
              *救兩房需財,印銀紙難免*
  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打從一開始為什麼要由政府出面干預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不靠這個外力,制度本身出現結構性問題,整個金融界有潛在的系統性風險,牽一髮而動全身,每個環節互相關連,樓市下滑,次按即時變得沒有價值,持有這些產品的機構財政狀況堪虞,而作為半官方擔保的兩房,亦即時變得危在旦夕。  問題是兩房既有半官方的地位,政府已經不能完全不聞不問,更何況其承造的生意額佔行業一個相當大比例,而相關的債券流入世界各地央行手上不計其數。換言之,不是知道你可能出手便可,更要你真正出手,才能取信於人。  好了,故事發展到這刻,當局購入高級優先股,原有股東的權益又被攤薄,這是小事,真正大事是政府的錢從何來。一時三刻的資源沒有問題,但相類似的事件引伸出來的是,美國政府必須找錢來支持這類救亡行動。對於政府來說,只有三個可能途徑。第一,是加稅,但這是政治上不太可行的方法。第二,是增加貨幣供應,當中包括減息手段。第三,是以新債代替舊債,不斷舉債,不斷還息,但最終總有償還的一天,結論是回到增加貨幣供應一途。  換言之,最終仍是要靠印銀紙來應付,對於美元匯價來說,長遠一定向下無疑。而在美元長線貶值的大環境下,商品價格向上是必然的事。當然,這是指長線的方向,中短期可以有無數次幅度驚人的反方向移動,正如大家熟知的股價一樣。
              *投資者提早反映救亡預期*
  隨著美匯不斷反彈,近數月以來,商品價格和美元以外幾乎所有貨幣都出現回落。這是反映什麼呢?照道理,對於利率政策的最主流估計是美國總統大選後或明年初,美元為了抑制通脹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會加息。但這一點尚未證實,市場已先行很多步,預早反映在美元匯價上。  當然,美元短期反彈,更多是反映早前其他貨幣及商品價格的升勢急勁,而愈接近後來才加入的炒家,在高槓桿的買賣中若見回調,唯恐走避不及,止蝕的速度可以相當快,畢竟之前有不少人是一路買商品價格及外幣賺錢,一路炒上,即使在高位止蝕,傷勢不重。  對於美元的大勢來說,美國政府的行動告訴大家,單靠言論來平復風波已經不可能,要有更實質的錢,才可維持大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投資者對於整個次按風暴爆發以來的評估,早已經打了輸數,有了心理準備。亦因此,美元才可以在大家一致看淡之際,慢慢反彈起來。
            *待見明年加息日,美滙反彈完結時*
  至於美股,大家細心比較一下,亦可以見到相對其他地區的股市有較強的表現,尤其是以一兩年前的情況比較更是如此,最前大受歡迎的新興市場,反而短期不及美股堅穩。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美國經濟出事早在大家預期之中,而由於投資者往往買賣時過度反應,所以到了真正公告天下非出手拯救不可之時,反而是壞消息得到證實,出現轉機!  筆者的看法是,美元和美股的反彈由年中開始,應可持續至今年底或明年初,假如主流的利率預測準確,即屆時將會加息的話,則那時候反而是所謂好消息證實,美元出貨日!  換言之,商品投資者不應期望短期內出現年初時的急速上升勢頭,畢竟資金流出某個資產類別,沒有熱錢,即沒有如此交易活絡。較合理的做法是,如果一開始是以長期的眼光,例如三數年以上的時間來考慮投資的話,以實本持貨的商品投資,可以繼續持有,因為美國經濟體質差才需要政府救助,美元長遠向下,有利作為實物的商品價格。但若是短期的投資部位,則必須減少槓桿的比例,以降低風險,因為沒有明顯趨勢的話,實際買賣時往往有很多技術陷阱,令人不斷買入賣入止賺止蝕,不利整個投資作戰的勝算。《信誠證券資產管理部聯席董事 涂國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