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一年期央票两周追涨 债市入熊调整

本文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PIE7AL4JU1E9.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仁 北京报道 2009-7-17 2:18:32
【核心提示:一年期央票关停8个月重启后,收益率一路上升至1.59%,此外央行一系列公开动作释放出明确的货币政策微调信号,这使得债市入熊的预期更加明确,一个明显表现是近期抛盘现象大量涌现,尤其是短期产品遭遇了空前的抛售压力。】

7月16日,股市高开低走,最终沪指收于3183.74点。相较于股市的微幅调整,债市显然没有如此乐观。

近两周以来,动作频频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出明确的货币政策微调信号,让身处IPO重启夹缝中的债市,再次雪上加霜。

是日,国债指数收于121.08点,续跌0.02。而当天,国债各短端产品收益率继续维持明显上涨态势,较上日上涨约10个BP。中国债券网信息显示,银行间市场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37%,2年期上涨1.584%,3年期上涨2.27%。

“这已经是新一轮熊市的开始。”某证券公司债券交易员认为。

迄今,一年期央票收益率已经从年初1.3%的低位,上升到1.59%;而3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年初的1.6%左右,上升到2.22%附近。

央票信号

尽管债市从IPO重启开始,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但是熊市预期如此明确,这份笃定则来自于一年期央票所给出的“定心丸”。

自上周四一年期央票关停8个月后重启以来,市场一直密切关注这一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所释放的信号效用。由于一年期央票对资金的锁定期限更长,央行对此的重启,暗示了货币政策微调的明确意向。

“它的收益率如何走,将直接暗示未来债市的调整力度,由于大家预期债市将进入一个收益率的大幅调整期,债市最近颇为惶惶不安。”上述交易员称。

不安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抛盘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短期产品遭遇了空前的抛售压力。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7月初以来,中短期债券持续遭受以保险、基金等为主的抛售,仅7月6日,保险公司就抛出了54.1亿元债券,基金公司当天抛售了51.45亿元。7月7日,基金公司继续抛出27.05亿元,保险公司抛出16.28亿元,当天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也加入抛盘序列,股份制抛出24.31亿元,国有银行抛出25.17亿元。

这种抛售一直持续至今。

7月15日,由于预期周四发行的一年期央票将继续上涨,7月16日,债券市场自下午3点之后开始出现大量“买盘”被点的状况,不少银行加入“点盘”序列。“这表明,抛售心理比较强烈。”上述交易员指出。

而在7月16日,央行一年期央票出笼之后,市场再次进入“点盘”大战,抛压持续走强。当天,央行进行了500亿元的货币回笼,其中3个月期央票300亿元,1年期央票200亿元。与上周四各500亿元的发行量比,回笼力度已经大幅下降。发行量的下跌,没有阻止收益率的继续上行。3个月期央票较上周继续上涨121个基点,而一年期央票则上升了73个基点。

量跌价升,更坚定了市场看涨的预期。

东方证券某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显示机构依然看涨强烈,对短期债券配置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央行要保持和上周相同的发行量,就会引来更快速的收益率上涨。”

看涨,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短期恐慌。

熊市有多久

在不少债券分析师看来,这一轮的调整有着偶然中的必然。债市进入熊市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前期过低的收益率的一种纠偏。

“现在正处在一个价格的发现过程中,年初的回购利率甚至略高于超储利率,这个显然太低了。”银河证券分析人士指出,“这个重新发现价格的过程有多久,决定了债市调整的期限。”

而证券市场IPO的重启、通胀预期的上涨、货币政策的微调等,多项综合措施的交叉释放,加速了本轮债市调整周期的到来。

先是通胀预期下,长债开始预先调整。其后,IPO的到来则在两方面加速了短债收益率的上涨,一是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快速上涨,二是保险基金等机构弃债从股。其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释放的货币政策微调信号,则成为彻底将本轮债市击入“熊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两周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打破了长达约半年的稳定收益率,3个月期央票和短期正回购开始飞速上涨,国债开始首现流标事件。上周,央行重启1年期央票后,当天发行的两只短期国债接连遭遇流标命运,而本周一原计划打包发行的地方债为避免流标而被迫延期发行。

恐慌与观望,在债市蔓延。

但显然,一切还都在过程中。7月16日的一年期央票的继续大幅上涨,暗示了央行对收益率上涨的默肯。

而这背后,实际上释放的是货币信贷趋紧的信号。

截至6月底,7.3万亿元的信贷增长,和28%以上的M2增速,使年度既定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显得“过于宽松”,新一轮的调控不可避免。

“央行必须先维持收益率的上涨,才能达到货币回笼的效果。”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团队分析员石磊指出,但这不会是唯一的政策,要使信贷有所控制,该政策实施后必须配合对信贷的调控才能达到效果。

7月15日,千亿定向央票重启,从紧信号明确释放。而15、16日债券市场的惨跌,暗示了市场对此信号已经心领神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