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索罗斯中国行之三: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演讲

2009-06-18 |
http://gordon-chen.blog.sohu.com/118858953.html
索罗斯:经济复苏处在半山腰
2009/06/12 02: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昨日在北京大学演讲———

  昨天上午,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的隆重介绍下,身着蓝色西装,体格健硕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微笑着缓步有力地步入光华新楼的演讲大厅内。这位年近80岁的国际金融大鳄华发尽览,脸上出现明显的老年斑和眼袋,但挺直的鹰钩鼻仍然毫不隐讳地流露出这位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人物的强势与犀利。

  ■金融危机不是投资者引发的

  已有10本著作等身的索罗斯似乎更愿意向人们传播自己对市场的哲学理论,在开篇演讲中,他用了相当比例讲述了自己的“反馈理论”(Felexivity,也称反身性)、“超级泡沫假说”、“暴涨-暴跌模型”等过去多年来总结市场的哲学理论。而在反馈理论和超级泡沫假说理论的解释上颇费一番口舌。

  他语速低沉缓慢,语音中有浓重的匈牙利口音。面对现场观众对其操作的基金是否造成了当下的金融危机这样直接的疑问,他肯定地回答:“我没有引发金融危机。我只不过运用自己的理论,用行动保护了我的财产……这场迄今为止最为猛烈的危机不是像我这样的引发的。”

  索罗斯表示,此轮次贷危机的根源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埋下隐患。当时正值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当政,市场的主流人士坚信,市场有自我调整的功能,最终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市场基础资本主义”,英美当局者放松了监管,无限制地纵容金融创新,从而激发了泡沫的无限膨胀。

  当时英美两国不少企业中有1/3的企业利润来源于金融性投资。政府对金融系统的过渡放纵与缺乏监管,逐渐将这个金融泡沫越吹越大,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超级泡沫走向破灭。这就是他在新书中指出的“我们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谈及格林斯潘对此轮金融危机应负的责任,他表示,过去一年里在与格林斯潘的三次聚餐时,格老认为每一次危机都是人们为金融创新付出的高额代价。索罗斯坦言,这次危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人们想象和以往,用他的话讲“人们的认知和真实的市场之间总有偏差,这种偏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巨大的泡沫并最终崩溃”。而杠杆的大量使用,无疑刺激了超级泡沫的增长。尤其是资产泡沫,过高地推高了价格,造成资产价格的膨胀,房地产泡沫就是很好的例证。

  ■全球经济正走V形复苏路

  当主持人询问时下的全球经济复苏路到底该是“U、V、L”三种形态中哪一种时,索罗斯从怀中掏出笔,直接划了一个左高右低的不规则V字形,而他认为此时的全球经济复苏轨迹正处于右边低处V字形上升的“半山腰”上。

  他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回复进程中将担任一个积极的角色。尽管中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只为美国的1/4,中国消费者还不能取代美国消费者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但总体看,全球经济仍会经历积极的复苏,速度虽然缓慢,但仍高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

  ■与巴菲特投资走不同的路

  当主持人让索罗斯评价自己、罗杰斯和巴菲特三人的投资特点时,他表示,罗杰斯曾为自己工作过,两人有过一段非常成功的合作关系,但因罗杰斯与其理念不同,两人最终分手。“他是个非常棒的证券分析师,我们的投资风格很相近。”而对于几乎同龄的巴菲特,索罗斯表示,两人风格极为不同。巴菲特走了一条根本不同的路。

  有趣的是,坦言与罗杰斯投资风格很相近的索罗斯在退休之后也选择购买指数而非股票。针对市场对自己大量买入股票的传言,他表示无奈,“市场总是有很多谣言。我已经退休六年了,现在我已经不具备这种知识,能帮助我从当前发生的事件中准确判断出相关联的股票。我用宏观的金融工具进行投资,比如指数,我个人并没有买股票。”索罗斯如此解释。

  此次的中国行,对于中国的投资者,他继续秉持中庸之道,凡事让投资者自己判断,当投资者要保持独立思考。

索罗斯北大演讲全文
  陈伟鸿:索罗斯先生,张维迎教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来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欢迎参加今天论坛。

  张维迎:我想认识索罗斯的人比索罗斯认识的人要多得多,所以我们不可能今天把索罗斯先生介绍得很详细,但是可以简单说一下,索罗斯先生在出生升的时候,整个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之中,每次他来到中国,几乎都是处在金融危机当中,也就是说他的一生跟金融、经济和投资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索罗斯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哲学家, 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哲学家,同时还参与了很多慈善事业和社会事业,他生活在那些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一直以来,索罗斯先生都非常支持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比如说他很早就来过中国,跟我的同事们讨论中国经济改革,此外,索罗斯先生还赞助了我很多的同事去美国留学,在这里感谢索罗斯先生,非常感谢您。


  此外,我们非常荣幸,当然对索罗斯先生来说不是第一次来到光华管理学院,他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六年,当时他来光华管理学院是另一栋大楼里发表演讲,今天是第二次来,我们觉得非常地荣幸,我们的学生也来了,我们有来自工商界的朋友,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学者,他们也都来了,都来盼望倾听所索罗斯先生精彩的演讲,谢谢各位。

  陈伟鸿:谢谢张教授,我们知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理解金融危机。那么,您可能从很多学者那里都听过,他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但是你听过一位国际知名的投资大师为金融危机的见解吗,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把话筒交给索罗斯先生,请他发表重要演说。

  索罗斯:非常高兴来到光华,我还记得,上一次访问北京大学的时刻,那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当时是李教授,当时就是张维迎院长邀请我来,张教授也是一个哲学家,当时我已经跟他进行非常好的一次探讨,这次第二次来到光华,觉得非常地高兴。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本人对金融危机的理解,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金融的危机可是你始终觉得这些金融危机跟你有一些距离,甚至跟你没有关系。但是对世界其他的国家来说,金融危机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那意味全球金融市场崩溃了,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吗?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次的金融危机是最严重的,上次最严重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那么,我本人,是亲身经历过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为什么这次的金融危机这么严重?因为不是说有什么极端的影响势力造成的,它的崩溃其实是金融体系本身造成的,是从内部产生的,然后扩大到外部世界当中,扩大到整个国经济当中中,而且完全是人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因为人们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市场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所有的不平衡造成的混乱跟极端来源有关,这是人们盛行的观点,但是现在发生的情况跟人们的这种对金融市场的一般性的看法,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甚至是推翻了有效市场的假设,那一种有效市场的假设完全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虚假的前提。

  人们对这次的金融危机在进行这么得多分析,但是人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处在哪里,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对金融市场怎么理解,20年前我出了一本书,而且有自己的理论,这种理论引导了我的职业的生涯,让我能够预料得到本次的金融危机能够应对它,而且仍然有信心。所以我会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个人对于金融市场的理解的理论,浅显地跟您介绍。但是我本人的理论非常地广泛,不仅是金融市场,我个人的理论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涉及到什么根本性的问题?你的思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的根本的问题,我可以把我的理论把它是分为两个假设,第一个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总是被扭曲的,只是扭曲的程度不一样,被扭曲。我的第二个假设就是,正因为我们的观点是扭曲的,但是这种扭曲的观点又会对事实的发展造成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反深性。我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反深性,其实我们的思考是要满足两个功能,一个功能就是要理解我们所生活在的这个世界,或者是叫认识功能,第二个要满足的功能是要影响当前的局面,要变化它,使它往前进,或者说这称之为一种参与式操作式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的。认知功能就是要看看我们所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是否理解它?所以我们的理解取决于种种的可变的因素。

  我们还试图,我们对这个世界所施加的影响也取决于那些可变的因素。在这两个功能同时运作的时候,这个世界不可能处于一种横态、常态的,要取决于两种功能共同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做决定不能紧紧依靠你所谓的知识,因为你如果不采取,因为往往你采取的行动跟人们的预期不是一致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反深性的影响。这是会相互的影响的,因为你要获得知识的话,必须要有一些独立的标准,有独立的标准,你才能够判断现状的真实情况。如果你的观点跟现实是相吻合的,你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这里出现了操纵性的功能。

  但是独立的标准很难获得,所以我们的行动往往会偏离事先的预期,这种反深性会长久的存在,但是在不久之前,我产生了一些强烈的怀疑,也就是是否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因为思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哲学家从远古就在研究,对这个话题难道有新的观点出来吗?事实上我所的说反深性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些常识,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我却现在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洞察力,很重要的知识,也正是本次的金融危机让我得出了这个结论,也就是,反深性原则不是一个新的发现,只不过是一种常识,反深性是一种常识,只是我们一直忽略了这种常识。

  所以我们现在也许能够认识到世界的本源,因为人们之前有这么多的误解、误判,这种误解和误判,却对塑造现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接下来我可以跟大家演示一下,也就是我通过分析金融市场告诉你为什么我得出了如此的结论,有人说你看待金融市场,如果你事先对它不带偏见的话,会发现金融市场没有什么平衡点,而且是每天都在发生波动,只不过有的时候有一天的波动会比别的一天的波动更大一些。然后价格也不能够达到平衡点,经常会发生偏离,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观点呢?那么,不平衡性其实是从牛顿的物理学理论当中引出来的,因为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很想发明一些理论,通过这些理论他们会觉得他们有预测能力,好像科学家一样,能够预测,为什么经济学家经常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什么事实?自然现象跟人的事情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自然的现象,它的发生,是独立性的,也就是独立于我们的思考、思想之外的。那么在自然现象当中,思想发挥什么作用?思想只能够去理解自然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所以有关自然科学是否正确,是不是能够找到独立的标准?所以自然科学采取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跟人有关的事情当中,参与者的想法会改变,事务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功能和操纵功能都同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反深性的现象,从而把参与者的思想跟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使得我们有一种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或者是不确定性,也就是参与者的想法,跟现实的真正的演变的过程,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的话,经济学家经常忽略这一点,把自己的经济学和它划上等号,从而对金融市场产生了不解的动态。为此,为今天经济学理论的扭曲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当然全球的金融市场很重要,但是是建立在虚假的理论基础之上,所以一旦它崩溃,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但是在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社会的进步,某种方式是错误的,是有一些错误的,所以社会的结构和机器不一样,机器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比如说汽车总是会跑的,飞机总是会飞的,但是那些社会机构往往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所应该有的功能。但是这些社会结构依然存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还有另外的一点,我想提出的是,我也希望请你们注意,事实上,现实有的时候并不是能够被完全理解的,有的时候我们的这种反馈对会现实造成负面影响,这样会阻碍我们影响现实的进程。但是现实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够以一种完全单一的模式来认知现实,但是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可能检验我们现实是否真实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下金融市场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事实上金融市场并不是完全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经济当中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实,事实上它通常给人带来一种有偏见的图景,因为金融市场是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未来乐观预期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基于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而产生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这样我们的思维会对我们的认知产生一种反馈的作用,在经济当中,价格反映我们所称之为的基本面,价格应该反映基本面,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反映可能是负面的,这种就会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自我修整,并且不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这种反馈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推动力的话,所发生的各种的事件是一种推动力,会加强我们对金融市场的偏见,这样就会产生泡沫,泡沫由此而产生。

  这就是一种我所谓的反深性的流程,在这种反深性的流程当中,有一种负面的作用可能会削弱它的作用,但是正面的作用可能会加强我们已有的认识,直到有一天一种趋势不能继续持续了,就会发生反转。但是我们有关的误解呢,但是我们这种误解,却充斥于金融市场当中,它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情绪上的以及进程上的变化,并且强化我们的流程,向进一步发展。但是有的时候这个流程并不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的,有一天我们始终会听众这种负面的反映,事实上这种负面的反映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所以每天都可能有负面的作用而削减我们之前的错误的认识。所以我们通常并不会完全看到一个泡沫发育到特别充分的时候才破灭,有的时候可能在进程当中已经破灭了。

  但是是什么石这种泡沫增长、发展起来的呢?我认为是使用了杠杆,杠杆的使用通常包括信贷,但是也不是总是都有信贷,有的时候呢,我们还包括一种股权或者是股票的杠杆的使用,这种通常解释,这种股权的杠杆是因为我们把多余的股票按照过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样就使泡沫逐渐地发展,这样而且造成泡沫的发展是不对称的现状,它发展得非常慢,但是破灭的时候有的时候非常地快。像资产的泡沫,在我们金融市场当中,发展起来的时候,有的时候是由于过高地推高了价格以后,造成了资产价格的膨胀,产生了资产的泡沫。通常我们见到的最普通的最简单的泡沫是房地产方面的泡沫,主要是由于我们过于容易地获得了信贷,而且抵押品的价值,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抵押品的价值可以独立于自身实际的价值。我感到非常诧异的就是,这种错误的观点却十分盛行,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发展起来了,而且发展的时间非常地长,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信贷表现也进一步改善,而且房价进一步地上涨,这个流程呢,而且我们进一步放松信贷,这样使得房价的进一步上涨成为可能,并且延续下去。但是这个过程一直发展,一直发展到一个点,这时候会发生反转。

  事实上当前的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的破灭。但是本次的金融危机更加地严重,比我这一辈子见到的金融危机更加严重,我自己有一种特殊的理论去解释。我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或者是泡沫的破裂,其实是意味着一个超级泡沫的跑列,这个超级泡沫威力很大,像原子弹一样。我所的说超级泡沫的结构比普通的泡沫的结构更压复杂。我解释一下,我说的是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美国的总统是里根,刚刚上台,英国的首相是撒切尔。当时趋势是不断地扩大现在的使用,而且当时有一种信念导致了这种情况,人们认为市场是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应该给予充分地市场自由。里根总统称之为市场的魔力,我本人认为是市场的价格主义。

  市场价格主义造成了我们对于金融的监管的放松,而且造成了全球的经济一体化,而且造成了过渡的金融创新,而且这就是为什么当前我们的金融服务业在美国和英国都发展得如此大的规模,在高峰时期,他们的利润大约占到了两国的所有企业利润的1/3以上,美国还长期以来发展一种经常项目下的赤字。

  大家看到了美国的国民生产,2006年生产总值的7%,市场原教旨主义至上就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所以,自从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市场主导的思维以来,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但是我们发现,很多的政府当局,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拯救了面对崩溃的各种各样的体制和机制,而且他们的实践可能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防止了经济造成更大的损伤。这样反过来,这些经济危机反而成为一些检验的标准,加强了人们对于这种错误认识的,进一步深信这种错误的认识反而是对的。这就是我所谓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泡沫持续了如此长的知道。有一些人可能早就看到了,并且认识到我们的这种过去的趋势,超级的泡沫不会持续,而且是一种不健康的方式运行,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会持续过此长。

  在98年的时候,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次亚洲金融危机,但是当时的各方面的当局都尽各种所能来拯救金融市场,以防止经济出现更大的损伤。我们面前面临一个双重的任务,目前,短期的任务就是要减少并且重新恢复我们这个面临崩溃的信贷,另一个要我们在更好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全球金融体系,以防止未来进一步出现金融市场的崩溃以及使人们遭受更多的苦痛。

  但是问题难在当前短期的目标所需要的政策,恰恰与长期所需要的政策是相反的,正如我们开车的时候,我们要想让车子良好的向前运行,必须要把轮子全部朝一个方向开,所以在当前的情形下,我们首先要替换掉当前的不好的金融信贷,并且给予政府支持和政府担保。

  当然这种操作起来是非常微妙的操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即使能够很成功的操作,我们认为可能我们的经济发展也不会再像过去25年当中那样,一直持续迅猛发展的情形了,不会再出现那种情形了。因为过去主要是基于信贷的极度扩大,以及美国消费者花的比挣的还要多,我们不会有其他的力量取代这两种力量。我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局面不可能取代美国的消费者,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当中,外贸出口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政府在经济最初的振动之后,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且这个经济刺激计划如果不够的话,还会出台新的政策。而且中国也在积极恢复出口,投入为企业提供信贷和投资海外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经济规模是美国经济的1/1,现在还不足以取代美国的消费者,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增长的引擎,不会像过去的美国消费者那样,成为消费的一个最大的推动,但是中国呢,在这一段期间,同样会成为一个积极的推动的力量,而且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增强,作为引擎的力量会进一步增强。但是我认为,中国的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比目前人们预测的增长速度要快。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一点,如何管理好这种增长,以使它造福全世界。中国和其他的世界各国有一个共同的力是保持中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崛起。现在呢,国际的金融体系已经崩溃了,他们需要在更好的基础上得以重建,而且国际的政治体系面临巨大的压力,当前的国际的机制,不足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内部的矛盾、国际的恐怖主义,以及全球性的问题,气候变化等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注意新的问题。而且在新的秩序当中,中国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也因为这中国要有一个比现在还要大的话语权。而且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更好地适应新的世界秩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我想我已经说明了我的观点,我想下面可以开始问答了,非常感谢。



索罗斯复旦大学演讲全文
(时间:2009年6月7日下午,地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非常高兴来到复旦大学,看见那么多的复旦的师生在星期天也来到演讲厅听我的演讲,我感到非常的感动。2005年上次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也是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而且我觉得每次来到中国,在复旦大学演讲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一种仪式。这次我会谈一下有关金融危机的一些情况,同时我也会介绍一下有关对中国未来走出危机获得复苏的一些基本情况。

对于中国走出危机获得复苏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已经展现出了一种比较强劲的活力,并且这种金融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全世界,尤其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更加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它不是由一种所谓的极端主义思潮所引起的一场金融危机,引起金融危机的是来自于金融体系本身的一些弊病或者漏洞,并且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处于主流位置的观点就是,世界金融和世界经济的秩序正在获得一个自我的调整,而且这些金融秩序的调整必须是来自一些外部的力量使内部的因素获得重组。我们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也再一次的证明,一个有效的市场管理和运作的体系对于未来的市场和复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个金融市场不断的走向情绪化的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市场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同,并且对此还没有达成一个共识,说具体是哪个体系的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以及整个市场将会向什么方向去,我在此想提出个人的一些理论。在20多年前我出版了一本书,在这本书当中我提出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引导了并且指导了我整个的投资生涯,而且它也使我在整个的投资生涯当中获得了不同的一些感受,所以我想今天下午利用这个机会用最简短的语言来解释这个理论是什么。

关于这个理论的话,其实超越了整个的金融市场所需要运作的一些理论或者规则。提出这个理论有四个原因,第一就是我们的世界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永远是处于一种被扭曲的状态的,这是一个事实。而且我们对于这种金融市场的扭曲的观点,会导致未来的金融市场以一种我们所无法预测的方式,向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向在发展,而且这种发展方向我们把它称作回归式的发展方向。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和世界是什么,我们把它称作认知的功能,另外一种功能就是参与式的或者说是一些调控式的功能。当两种功能同时发生作用的时候,并且两种功能之间会等量齐观,反映出对方功能在整个系统当中的工作地位及工作的成效,由于这样的一种互动,我们得出了结论:认知功能无法创造知识,而操纵功能的确是可以创建出我们所需要的结果的,我们把这种干扰或者说是两种功能之间的这种干扰和互动称为回归式的功能。为了要获得知识,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标准,通过这个独立的标准可以去评判我们的说法或看法是否正确。通常的话,我们的外部世界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看法,如果我们对于外部世界所做出的反映的是符合外界世界的规律的话,这个叫我们对外部世界认知的一致性,但是如果是不一致的话,那么我们称作是错误的反映。这种独立的标准或者独立的条约占据了我们经验支持的一个整个世界,所以我们以这样的认知模式获得了知识。

但是直到最近,我开始极大地怀疑是否应该对原有的这种理论作出一种全新的观察。自从远古时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就开始对我们的认知科学以及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规律做出了许多的探索,而我之前所介绍过的这种理论其实都是些常识,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这场危机最终说服了我,这些概念应该被认真的考虑,不是说我们有一些新发现,而是说有一些非常普通、非常常规性的东西被我们非常愚蠢地忽视了。这就使我获得了一个新的对于全世界的认识和概念,那就是说对于外部客观世界的错误的认识或者说是错误的一些看法,将无助于我们认识整个世界,而且它也将会扭曲我们对世界的一个客观的认知。所以我可以从我以前所介绍的这些理论得出初步的结论。

譬如我们的金融市场,有的时候它是比较稳定的,有的时候这个价格是围绕着这样一个平衡点,但是价格可能是会随意地围绕着这个均衡点去波动。这种均衡理论来自于牛顿的物理学理论,经济学家想要提出一种理论,对现实社会来进行一个评估和预期。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们不知道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差异,自然现象是独立发生的,是不围绕着人的思维来发展的,因此在自然科学当中我们更重视认知理论,因此我们在认识过程中研究了很多相互独立的一些因素来评判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因此自然科学能够提出一些很多好的结果。相比之下,在我们人文科学当中,参与性的思维要影响到我们认知的链条。

我们有两种方式的影响,也就是把这种参与的思维和现实联系在一起,那这种自反性的理论是要把我们实际上发生的情况和思维联系到一起,但是在现实经济学当中,人们忽略了这种相互的影响,人们想要模仿这种自然科学,因此得出的这些理论是错误的,为这种曲解的理论我们也付出了代价。

这种理念其实是很重要的理论,特别是对国际金融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这个国际金融体系可能建立的基础是一个曲解的、一个错误的基础。根据我的理论,我认为所有的社会概念都是相互影响的,这和自然科学的基石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我们有汽车都是可以走的,有飞机也是会飞的,但是我们有很多社会的功能它们是没有发挥它们的功能,不像那些机械的东西是能够完全发挥它们的功能的。

我来简单地给大家解释一下金融市场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金融市场反映了我们对经济的一些知识,金融市场经常是被曲解的,因为金融市场经常是依靠未来,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因为对预期的这种认知会对我们现在有很重要的一些影响,在金融市场当中的这个价格或者我们把它叫做基本面,这些基本面应该反映金融市场的现实,但是事实上金融市场经常是一种扭曲的情况,会受到一些事情或经济事件的扭曲。所以在这种扭曲下给出的反馈,有的时候是积极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这种经济情况的反映是一种积极的反映,因此在这种积极的反映的推动下,会产生泡沫。每个泡沫都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部分是我们经济的繁荣,另外对这个泡沫如果有一个误解的话,就会带来一些问题。有的时候这个误解的程度非常深,对经济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一个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自我加强、不断地循环,最后会达到一个顶峰,导致这个泡沫的破裂。

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经济一定要按照这个规律来运行,有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其他的经济事件的一些干预,所以我们会看到金融市场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泡沫产生。泡沫要产生,可能也会有一些杠杆,杠杆不是总是和信贷在一起,但是经常是和信贷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个比较高的价格来销售一个商品,这样的话就带来一个泡沫。泡沫会不断地膨胀,因为这种流动性的虚假会造成这种资产泡沫的进一步膨胀。这种泡沫对金融市场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泡沫在整个过程当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破灭。另外一种泡沫是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泡沫,我们有一个误解就是商品的价格会受到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利率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非常低的话,泡沫就会膨胀。在信贷活动活跃的情况下会带来流动性的泛滥。这种过程也会逐渐的自我加强,最后达到一个无法持续的状态,就会导致一个泡沫的破灭。

最近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泡沫的破裂所导致的,这个泡沫其实跟以前所出现的一些金融泡沫是并无二致的,美国出现的这个泡沫只是一个引发其他泡沫倒塌的一个机关。这个住房贷款的泡沫其实引发了一个超级泡沫的崩塌,这个超级泡沫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当时是里根当总统的时候,在英国是撒切尔夫人做首相的时候,全球的泡沫就开始发展了,人们开始大量地使用信贷,而且认为这个市场自身会作修正,它自己会调整。因此要给予市场最重要的作用,让市场自己进行调整,我们把这种称为市场极端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就是给市场尽可能的宽松、尽可能放松管制。所以在后来我们看到金融产业在随后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在美国和英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英国和美国金融市场的价值已经超过了美国和英国加起来的总的产值。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最近出现的经常项目的一个赤字,这个赤字已经达到了GNP的7%。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市场的原教旨主义也是基于一种误解,因此它会带来一场金融危机,会带来此后多个金融危机。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看到的一些金融事件,每次政府干预以后会拯救一些金融机构,会有一些刺激方案,这些干预有些是很成功的,避免了一些对经济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干预只是一种成功的一个测试,也就是可以让我们看到人们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信贷的杠杆,继续来执行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使这个泡沫继续的膨胀。

人们都知道,这个进程是不可持续的,是不健康的,但是人们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破灭或者是带来一些破坏性的影响。

我们看到现在世界上面临着双重的任务:一个是要扭转现在信贷的崩塌和溃败;另外要重新构建我们的金融体系,使它们能够健康地发展。

短期内我们有个目标,需要政策支持,而且要使我们的政策瞄准一些长期的目标,比如说一辆车在行驶当中,我们必须使几个轮子朝向同样一个方向去行驶,这样才能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那些坏账由政府的担保来剥离出来,然后让好的资本能够重新帮助银行建立起信贷的功能。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保持世界经济继续朝着好的、健康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在过去二十年当中,看到了信贷的过度膨胀,美国人的消费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产出,这种急剧的扩张正是危机的根源。因此我相信,中国在这个局面当中,在世界经济当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看到,中国也受到了一些出口衰退的影响,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些冲击,但是在冲击之后中国政府积极地推出了一些刺激经济的计划。另外我们看到中国还将继续推出一些积极的措施刺激经济,我们可以通过扩大信贷、扩大对外投资来继续扩大中国的出口。

中国经济现在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会在世界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国的这种影响也将会逐渐地扩大。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将会比我们所有人预期的还要更快地增长。因此,在未来世界也会更多地依靠中国的增长,以及依靠中国对这种增长的管理。中国和世界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看到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和平的崛起。

世界秩序现在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全球金融体系已经崩塌,所以需要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建。现有的国际机制还无法来应对国际的一些威胁,比如说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以及核扩散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秩序当中中国应该有个很重要的定位,另外的一些国家应该让中国有更多的发言权。中国也必须要做出切实努力,来维护这种新的国际秩序和经济秩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