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应对危机之道】必和必拓寻求低谷大扩张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09年06月02日 20:58 共有 0 条点评
 
《财经》记者 赵剑飞

  【《财经网》澳大利亚堪培拉专稿/记者 赵剑飞】即使没有与中国公司在收购力拓(Rio Tinto)战役上的正面交锋,必和必拓(BHP Billiton)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也深深意识到中国在大宗商品,特别是铁矿石这个领域的重要性。

  在必和必拓的官方网站上,高瑞思在一则视频中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可以看得出,在很大程度上,他对必和必拓未来增长的预期是建立在中国增长这一基础之上。甚至高瑞思的儿女都在学习中文,偶然还会用中文“可爱”表扬他,对此他颇以为乐。

  2009年5月27日上午,高瑞思在时隔一年半后再次接受《财经》记者的专访。他透露,除了传统的铁矿石、煤炭等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必和必拓近期还将开始向中国出口铀。与一般实业公司的管理者给人感觉不同,高瑞思更像一个管理庞大资产的基金经理,努力通过公司所在行业和地理位置的多元化,来扩张规模,避免风险。

  采访仍然是在君悦酒店,不过地点从北京换到了澳大利亚首府堪培拉。在当天早上澳大利亚矿业委员会(Minerals Council of Australia)的“矿业周”(Minerals Week)会议上结束演讲后,高瑞思来到一间临时租用的小会议室里,与《财经》记者隔桌而坐,谈了他对当前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矿业市场前景、必和必拓公司发展计划的看法。此前一天力拓与日本钢铁企业宣布达成铁矿石价格谈判协议,粉矿的降幅约为33%,块矿的降幅约为44%,这一价格尚未被中国钢铁企业接受。

  高瑞思上一次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是在2007年11月。当时,这位掌舵世界最大矿业公司不久的首席执行官,提出收购力拓的大胆建议。在早餐时,连夜飞行令48岁的高瑞思显得很疲倦,眼睛里还带着红血丝,但是他向《财经》记者表达了对收购力拓的坚定信念:“我们已经等了十年,不在乎再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到底要等多久,但我们对交易的态度非常认真。”

  这个收购建议提得正是时候:矿业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中国需求看上去将持续旺盛。将身在近邻的另一家大型矿业公司力拓纳入囊中,可以实现必和必拓一直未能完成的计划,建立公司在矿业市场无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专访文章参见《“靠自己足以完成收购”》

  惟一出乎高瑞思意料的,或许就是中国人对这个交易的强烈反对。在最初的慌乱与不知所措之后,一家国际矿业上并不起眼的中国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在2008年2月,联合美国铝业公司闪电般地以140.5亿美元入股力拓,获得力拓约9%股份。

  从此时开始,对力拓的争夺变成了一场必和必拓与中铝的较量。一方是拥有遍布全球的矿业资产、运营一流的矿业巨头,另一方是努力向国际化转型的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没有多少观察者认为中铝能占据上风。但是,突然爆发的经济危机,帮了中铝一个大忙,令必和必拓不得不暂时放弃对力拓的收购。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在一则公告中表示,董事会认为,从当前的局势看,与力拓合并不再是对股东最大利益的体现。

  

  经济危机也将陷入资金困境的力拓进一步推向了中铝的怀抱。2009年2月,中铝对外宣布了195亿美元的注资力拓计划。这项注资威胁最大的无疑是力拓的竞争对手必和必拓。注资计划一旦成功,将彻底粉碎必和必拓长期以来对力拓的收购想法,这迫使暂时退却的必和必拓不得不展开反击。

  双方的争夺在明暗之间不时隐现。在澳大利亚矿业界,关于必和必拓在首都堪培拉大力组织游说的情况,《财经》记者听到不止一种说法。当地一家投资银行一位资深并购主管告诉《财经》记者:“必和必拓向澳大利亚官员们灌输的否决中铝注资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向澳大利亚公司开放投资,澳大利亚为什么要向中国开放投资?

  作为一家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两地注册的公司,中铝对力拓的注资确实需要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对一家澳大利亚公司的争夺。矿业界的人都知道,力拓早已不是澳大利亚公司——这家公司的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股东也大多位于伦敦,资产则遍布全球各地。

  眼下,中铝注资交易仍在等待澳大利亚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力拓股东批准,这场争夺的结局尚难预料。但是不论最后中铝是否能够注资力拓,中国在未来仍将对必和必拓具有重要意义,高瑞思对此也心知肚明。

“更灵活的价格机制正在出现”

  《财经》:力拓已经与日本钢铁企业达成价格协议,必和必拓是否接受这个价格?

  高瑞思:对于我们,要对短期内的东西评论,是很困难的。因为有反垄断的原因,如果我对你说得太多,我就会真的面临严重的麻烦。与钢铁企业相比,我们没那么“奢侈”,可以互相讨论。

  但是,有几点我可以说的是,对我而言,铁矿石产业最重要的是价格的形成。几年前我就说过同样的话。中国的市场非常兴旺,钢铁价格每天起伏波动,不像日本,钢铁价格一年都不变。今年我看到的、未来会继续看到的是,客户会希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与钢材价格日益持钩。不管客户希望的是年度的价格谈判,还是提出要浮动价格,我们都不太在意,都会提供给客户。

  我想,今年会出现两者的混合。一些客户,尤其是小客户,更希望浮动价格;大的钢铁企业希望更稳定的价格。我们很乐意两者都有。

  《财经》:你的意思是会有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

  高瑞思:已经有了。如果你看看交易的量,我们一定数量是按协议价格销售,现在越来越多的数量是以市场出清价格出售。我觉得,根据指数价格出售的比例会增长,每年都会增加。

  《财经》:如果我没记错,必和必拓有10%的铁矿石是在现货市场销售。

  高瑞思:过去是,现在更多了。所有的生产商都提高了,淡水河谷、力拓等,因为小的客户想要更灵活的价格。

  《财经》:现在的数字是多少?

  高瑞思:我们对外披露的上个季度是21%。我无法预测未来,但我认为,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增加。

  《财经》:所以你依然认为趋势是铁矿石定价会朝向更灵活的指数定价?

  高瑞思:两年前我们谈论这个的时候,我讲过,如果我们与客户交流足够,那么他们就会理解。现在他们理解了。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压迫(push)客户,我们只是告诉客户,你是要这个还是要那个,客户可以选择。我想,未来更灵活的定价会越来越成为现实。

  《财经》:中国的钢铁企业仍然没有接受谈判价格,你觉得他们会对谈判结果满意吗?

  高瑞思:我也很难就此评论,但是一些合同明确写明参考基准价格。如果有基准价格确定下来,他们就会有动力来接受。但是我认为,重要的是我刚才讲的,一些中国钢铁企业在中长期希望有灵活的价格,另一些想要基准价格,这样的变化还会继续出现。

“恐慌购买”难再现

  《财经》:你觉得行业已经触底了吗?

  高瑞思:我们现在可以明确看到补充存货的速度在放慢。现在的情况是,中国在补充存货,但是美国和欧洲还很脆弱。我的看法是,到中国补充存货结束,美国会开始,然后是欧洲。我想明年我们会看到基本需求的真实情况,但是接下来六个月,存货因素仍然在扭曲真实的需求。

  《财经》:即使在存货因素消除以后,铁矿石行业还可能回到过去几年的高峰吗?

  高瑞思:我们的看法是,世界经济接下来几年将会相当缺乏亮点。

  《财经》:所以意思是不会重现以前的高峰?

  高瑞思:我之前也讲过,过去几年我们有“恐慌购买”(panic buy),我看很长时间里不会再有“恐慌购买”,正如我三周前在巴塞罗那所说。

  《财经》:媒体报道称必和必拓提出与力拓将铁矿石资产合并组建合资公司……

  高瑞思:那是去年了……开玩笑的。我真的无法就此评论。当然,如果说我们没有再留意关注力拓,你也会感到意外。你能理解,我无法就猜测进行评论,不管是这个,还是我们在其他地区的收购。

  《财经》:你个人认为来自中国的投资会对澳大利亚带来好处吗?

  高瑞思:每个利益相关方有略微不同的位置。作为一家矿业公司,对我而言重要的是我们有竞争者,他们要与我们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市场定价、市场销售、市场投资。如果是这种情况,谁是竞争者不重要,市场的运作对我们非常重要。一切要由市场来驱动。

  《财经》:你担心其他公司通过与中国公司联合来获得相对于必和必拓的优势吗?

  高瑞思:不。因为我的客户想要的是我的产品,我生产多少产品是由我的投资决定。如果我的产品在质量价格上占优,我的客户就会购买。如果你问问中国的客户,问那些大的钢铁企业,谁是最可靠的供应商?哪一家供应商总是一直都履行合同?你自己去问问吧——宝钢、金川,你会得到答案。

  《财经》:可是宝钢的徐乐江并不会跟我们说。

  高瑞思:但是他确实会跟我说。我们的信誉很简单——市场价格,行业最好的表现。你可以去查。

  《财经》:你有在中国投资的兴趣吗?

  高瑞思:并不是完全没有,我并不想排除,你不知道机会在哪儿。中国是一个需要各种资源的大国,因此中国才进口。我们认为自己做的是出口生意,你看我们的公司使命宣言,我们一直寻找低成本、长寿命、上游的、出口导向的行业,而不是国内行业,从地理上和行业上多元化。所以,我们把自己看成一家平衡世界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公司,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财经》:这是关掉北京办公室的原因吗?

  高瑞思:不是。你明白,我们并非没有受到影响。我们也被经济危机影响了,正在收缩。不幸的是,我们不得不在上海和北京之间选择,我们决定集中到上海。我们在北京也只裁了几个人,因为一些人转移到了上海,我们节省了办公费用。

  《财经》:过去几个月里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数量很大,中钢协声称有些是铁矿石生产商囤积在港口的,意思是这些铁矿石并没有真正的买家。这是真的吗?

  高瑞思:我们主要的业务是直接客户业务,因为我们主要与大一些的钢厂来往。但是,有一个可以购到少量铁矿石的现货市场,除了令整个市场运转,对小一些的钢厂非常重要。回到两年前我们的谈话,你说了很多对投机的担心,或者指数定价是否会导致投机,我的观点没有变化,就是你无法改变供求。如果有大量存货堆积,人们会看得见,知道少付钱;如果没有存货,人们会要求买一些,因为未来说不定会有短缺。

  铁矿石厂商把铁矿石运来只是囤积在港口,如果这是真的,这对他们是很愚蠢的,因为人们会说“有这么多铁矿石,别担心,明天铁矿石会更便宜”。对于我,经济上觉得这很不合理。

  《财经》:你个人对于真实的需求乐观吗?

  高瑞思:不乐观。我认为在1月时看世界经济,需求比真实的还低,就像IMF所预测的。我们的业务基本上与GDP的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GDP比例挂钩,因为发展中国家消耗更多的大宗原材料。如果GDP下降,对我们产品的需求会减少。

  还有一个我今天没有怎么讲的变数,是许多产能被关闭。所以,存货因素之外,如果需求稳定下来,要预测产能和需求的匹配仍然是很难的。但是,有一点我很确定,我们不会很快再看到“恐慌购买”。

“尽可能投资,能多快就多快”

  《财经》:你对公司的发展规划有何改变吗?

  高瑞思:没有。我们缩减了一些资本支出,因为价格降低了,我们的现金流少了。现金少了,我能用来投资的钱就少了。

  但是,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周期中进行投资。正如我在今天的演讲中所说,如果现在我能够建设,就是单位成本最便宜的,因为有许多外包的产能,而外包商很有效率,价格会很低。此外,生产商国家的货币汇率也比较低。所以,如果现在投资,我就能获得最便宜的单位产能。所以,我希望尽可能投资,但是不把公司推向风险,因为现金流在减少。

  《财经》:目前对于必和必拓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投资?

  高瑞思:我们想要投资,我们已经批准了铁矿石的一个大项目,我们也在批准许多小的项目。同时在其他主要产品——用于钢铁生产的动力煤,我们在接下来几年里也会有大的投资。现在我想趁便宜时候投资,这样等到上升期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市场份额会很有利。

  《财经》:对于铁矿石,你仍然在扩大产能?

  高瑞思:毫无疑问,能有多快就多快。

  《财经》:这是由于你对自己的产品价格有信心,而不是需求会增长?

  高瑞思:是的,由于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我们的生产成本,我们很有信心与巴西人、印度人以及中国国内的生产商竞争,我们能以比这些生产商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

  不是由于需求的因素,而是由于我们的长期看法和我们的竞争优势。如果你看看我在市场上的表现,在铁矿石市场我一直是价格的接受者。只是由于成本低,市场确定价格,我尽最大的能力生产。一切没有改变。

  《财经》:媒体报道你会与力拓的新任董事长会面?

  高瑞思: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但是,他会和我参加同一个晚宴。今晚之后,如果还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可以说已经见过他。但是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即使我们来自同一个国家(南非)。

  《财经》:你会和他谈话吗?

  高瑞思:我想有20来个人坐在一起,不会有太深入的商业讨论。■

  (本刊实习记者张雅珺对此文亦有贡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