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國情誠語》
本欄周二(25日)提過「見底」一字,敏感的讀者問,究竟會否太樂觀。筆者也得承認一向樂觀,關於股市長線向上,以及商品市場與美元的走向,不同角度的理由和分析已反覆在這裏跟大家交流過,此處不贅。但即使認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覺得筆者動輒拿百年數據來作基礎,並假設大家起碼有三幾年投資期,似乎不合常人習慣的話,也不妨看看近日較短期的變化。 *局勢愈亂噪音愈多,救亡訊息簡單是美* 花旗的問題則有人認頭包底,中國這個未來火車頭已加緊步伐大幅減息,有關新聞由昨天(26日)和今天(27日)相信大家聽過。聽過不少評論從減息如何刺激借貸去增加消費和投資,以及講到內地股市和樓市等。但這似乎是捉錯用神。 真正對於老百姓來說重要的訊息,是內地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能力和有意圖去穩住局勢。一方面,這是汲取美國的教訓,不能猶豫不決,反反覆覆,有些救有些不救,結果出了個雷曼大頭佛,所以愈是危急關頭,局勢愈是混亂,政策改變的訊息必須清楚,因為周圍有不同噪音,容易誤傳,訊息簡單如一個救字最好,來者不拒。另一方面,雖然中國無可避免受到美國經濟下滑的拖累,再加上早前新勞動法的實施,對不少企業經營者帶來即時衝擊,但起碼目前內地的財力堪稱全球最強,要進行刺激經濟的減息或其他手段,大有空間。 對投資者來說,樂觀悲觀無關宏旨,最怕不確定性。若說經濟不景,大家都知道不景,必然有相應行動,個人層面可能即使減少不必要支出,企業可能減薪裁員,以增加生存機會,而股市上則會盡早減少以舉債方式進行投資,然後逐步清除手上沒有足夠長線投資價值的持貨,這些任何人都懂得做,不必政府教導。重點是有了足夠清晰的訊息,一個原則,簡單就是美,明白政府當前真的逢出事必救的話,大家便可以有個較合理的預算,心裡踏實一點。 *恐慌過後回歸理性,評估價值心裡有底* 大家可以從最近金融市場的表現看到,花旗事件是近期比較可以測試美國政府底線的一次,而套用技術分析的術語來幫大家更易明白這個意思,就是說試出了支持位,知道有支持,可以繼續整固,積聚力量。 誠然,整固不等於見底,更不是即時大升,但起碼短期可以守在這個水平之上,而對應於政府的行動,就是說起碼這類事件都會出手相救。人們有了這個訊息,相對來說便會由極度恐慌,回歸到較為理性的評估,慢慢風暴過後,信心危機減退,剩下來的是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善後的工作,投資者對這些心裡總有個底位。事實上,正如在這段時間,便慢慢見到全球股市回穩,商品價格以及美元以外的貨幣由低位略見回升,這些都反映了投資者進入較為理性的階段。 真正事件如何發展,永遠是事後才知,但人心所向是否過度,則是經驗可以判斷。會否再有隨機出現的突如其來的變化,甚至是系統性風險未被評估的危機潛伏,大家都不知道,畢竟這是隨機的本質。然而,單是由極度恐慌轉回理性,已經是短期相當不俗的一段路徑,若是回應讀者的提問,見底與否,應作如是觀。《信誠證券資產管理部聯席董事 涂國彬》(markto@pru﹒com﹒hk)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